- 提升嬰兒出生率 應以宏觀政策應對
-
-
- ......
- 2018-04-03
-
-
-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兒童節,敏感的人早就發現身旁的兒童越來越少。兩家人力銀行日前不約而同針對台灣生育問題進行調查,顯示除了經濟因素之外,現在年輕人不願或不敢生小孩還與社會環境、台灣前景等因素有關。政府應以更宏觀的視野探究造成低生育率的原因,並提出對症下藥的政策,否則台灣成為「老人國」的日期只會越來越近。
美國中央情報局去年十二月公布「世界概況」,台灣生育率為一點一三,在全世界兩百二十四個國家/地區中,僅高於澳門的零點九五和新加坡的零點八三,排名全球倒數第三。
若以內政部的統計分析,更可看出台灣生育率的變化的確令人憂心。自一九四九年起,台灣生育率一路降低,到二○一○年竟然降至零點八九五,此亦即馬英九前總統執政時將此一問題拉高至國安層次的主因。之後幾年雖然有所回升,但二○一二年至一六年依次為一點二七(龍年)、一點零六(蛇年)、一點一六五、一點一七五、一點一七○,都距離理想目標二點一甚遠。
人口數也是另一個觀察指標,到目前為止,台灣總人口數還在持續增加,至今年二月已達兩千三百五十七萬一千四百零八人。但近年來出生人數卻呈現下降趨勢,尤其近三年依次為二十一萬三千零九十三人、二十萬七千六百人、十九萬四千六百一十六人。今年前兩個月出生嬰兒的人數合計為三萬零五百八十四人,令人擔心今年新生兒人數還會下滑。
面對如此嚴峻的情勢,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都推出政策應對,但大致以經濟補給為主要手段。這些補助或補貼包括生育給付、醫療補助、育兒津貼、托育補助等等。其實不只台灣,面臨低生育率的國家,包括日本、新加坡、法國等也都以經濟手段刺激生育率,但低生育率依舊不能翻轉。
最近兩家人力銀行的調查中,其中一家的調查顯示,因為怕錢不夠、買不起房子,是年輕上班族不願生小孩的前兩大原因。另一家的調查則發現,上班族選擇生兒育女的原因依次為年齡到了、自己很想當父母、經濟狀況許可。這兩項調查顯示,經濟因素是年輕人願不願意生小孩的主要考慮因素,但何以政府補助或補貼還是提高不了生育率?
問題在於經濟因素之外,去年台灣師大一項研究顯示,三十六月齡的幼兒中,有七成在未滿一歲時就送托。但是,台灣平價優質托育足夠嗎?去年七月,一對年收入高達兩百五十萬的年輕人在網路發表文章,直言「一堆年金保險準備破產,房地產越炒越高」,讓他們看不到台灣的未來,也讓他們不敢生小孩。還有年輕人目睹(或自己經歷過)校園霸凌、校園犯罪件數逐年遞增,導致不願生小孩。
質言之,經濟因素固然是造成台灣低生育率的主因,但並非單一獨大因素。政府應該從各個層面提升年輕人的生育意願,讓他們敢生、敢養。
-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共體時艱面對旱象(2018/04/22)
- 兩韓關係趨緩,兩岸何以不能?(2018/04/23)
- 遭質疑的教長處理管案恐留更多爭議(2018/04/24)
- 篤定?猶疑?新投族與首投族投票意向(2018/04/25)
- 反軍人年改見血 蔡政府應負首責(201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