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漁民和小販的哀嘆,蔡總統聽到了嗎?
-
-
- ...
- 2018-10-03
-
-
-
馬前總統昨天到嘉義東石漁港,一位漁民紅著眼眶向他訴說,這幾年經濟沒有帶動起來,買氣還不到以往的一半,生活辛苦。無獨有偶,昨天有媒體報導,一位在高雄六合夜市擺海產攤的阿伯指出,由於人潮銳減,晚上夜市的馬路空到可以開運動會。農漁民和小攤商,都是辛勤打拚顧腹肚的一群人,但他們的現況卻是慘澹困頓。請問蔡總統,您聽到他們的哀嘆了嗎?
自古以來,農民都是「臉朝土地背朝天」的努力耕耘著,儘管現代農業科技改善,但大多數農民還是看天吃飯。漁民,則得和大海拚搏,勞動部的前身勞委會曾經統計,參加勞保的台灣漁民職災死亡率,遠高於其他行業。儘管農漁民都面臨產量的不確定性,甚至生命危險,但農漁民依舊堅守著崗位,讓所有台灣人都能安心的「吃飯皇帝大」。
但是,這兩年許多農民顯然過得不好。今年上半年,雲林縣莿桐鄉蒜頭盛產,農民在蒜田旁擺攤促銷,價格幾乎較去年腰斬;今年四月,彰化縣大城鄉、伸港鄉洋蔥盛產,價格僅去年的一半到三分之一,甚至低於成本,當地農民索性開放民眾免費採收。這些都只是縮影,這兩年產銷失衡的農產品還包括香蕉、鳳梨、高麗菜等等,價格低賤如土。
如果這只是風調雨順造成的「天災」,農民或許趕緊拜拜,祈求老天賞口飯吃;但是,這種慘況的背後卻映照出政府幾盡失能的表現。正當蒜價低迷之際,農委會卻反而開放進口;正當香蕉、鳳梨價格崩盤之際,政府官員還說是「不實報導」。事實上,根據監察院調查,近年甘藍、蒜頭、洋蔥、香蕉、鳳梨的實際產量都與目標產量出現極大差異。
無法完整掌握這些產銷資訊的農民,不但只能淪為無辜的受害者,還得看到另一個反差: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規劃董事歐洲行。持平而論,北農有盈餘,按例安排董事出國考察,只要合乎法規即無可厚非;只是,這兩年那麼多農民已心如刀割,北農董事卻還拿靠著農民賺來的錢去國外「紅燈區」考察,真叫農民情何以堪!
這兩年,慘的不只是農漁民,由於蔡政府的政策失當,包括六合夜市等靠觀光產業賺錢的商家也都哀哀叫。目前,正是大陸的十一長假,但台灣的觀光業者卻等嘸人,墾丁幾家知名飯店的訂房率衰退四到五成,恆春商家說現在一天看到的陸客不到十個人;二○一五年阿里山遊客人數高達兩百七十一萬人次,去年僅剩一百零三萬人次;野柳地質公園營運商指出,過去每天大概九千名陸客,現在不到一千人。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去年來台旅客人數較二○一五年多了近三十萬人次,但去年觀光收入總金額反而較二○一五年減少近兩億美元。造成這種弔詭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去年來台陸客人數已較二○一五年大減了近一百四十五萬人次,預估今年還會少於去年。
除了蔡政府的兩岸政策導致陸客驟減之外,魯莽的年金改革也讓觀光業者屋漏偏逢連夜雨。國民旅遊發展協會發言人劉志強就指出,若干退休人員協會不但取消出國遊,甚至國內旅遊也取消住宿改採一日遊,而且選擇團費更低的行程。在陸客銳減、國民旅遊縮水的雙重打擊下,觀光業者怎能不哀嘆?
目前選情已趨白熱化,自豪於「台灣經濟目前處在過去二十年來的最好狀態」的蔡總統到處高呼「百工百業挺改革」,試圖拉抬民進黨聲勢。正在台灣走透透的蔡總統,不妨傾聽百工百業的心聲,體察他們的生活吧!
- 蘇揆所提兩岸政策真是民意高度肯定?(2019/02/17)
- 一「蛋」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2019/02/18)
- 何謂「改變兩岸現狀」非台灣可片面解釋(2019/02/19)
- 蔡政府修兩岸條例,擺明就是政治操弄(2019/02/20)
- 協助農漁產品銷售暢旺,就是接地氣!(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