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山南勢社發會 推動產業觀光
-
-
- (記者翁聖權)
- 2018-01-09
-
-
-
- 南勢社區缺乏路標,常讓觀光客走錯路,目前已在重要交叉路口設置方向指示。 (記者翁聖權攝)
- 南勢社區是有名的龍眼產地,聚落內到處可見傳統焙灶。(記者翁聖權攝)
- 社區理事長胡新發希望推動產業觀光,吸引年輕人回流。(記者翁聖權攝)
- 南勢社區咖啡種植,集中在崁頭山一帶。(記者翁聖權攝)
拚農村再生 吸引年輕人回流
東山南勢社區發展協會於97年4月30日成立後,即開始參加農村再生培根課程,99年中斷1年,100年恢復參加,102年通過農村再生計畫。社區理事長胡新發說,該社區人口老化程度很高,青壯人力大多外流,希望能推動產業觀光,製造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口回流。
南勢社區特色產業活動有龍眼節、咖啡與椪柑節,每年廟會均有鑼鼓陣加入迎神行列。因土地遼闊,跟整個新營差不多大,住戶卻散居21聚落,平時忙於農作,公共事務參與程度不足。另社區缺乏路標指示,常讓光客走錯路,目前已做了3座入口意象,也於重要交叉路口設置路標指示。
南勢社區幅員遼闊,面積有25.62公里,東南面與嘉義大埔鄉相鄰,西南與楠西及六甲接壤。因位於前大埔東南方,有廣大原野可開墾,遂稱為南勢。由於交通不便,住戶散居21個部落,都是散村的規模。六甲事件的首領羅臭頭,即是此地人士。
孚佑宮 碧蓮寺等 串聯咖啡大道
社區居民信仰以佛、道教為主,主要廟宇有孚佑宮與碧蓮寺。孚佑宮俗稱仙公廟,位於東山區南方崁頭山山麓,風景秀麗山勢雄偉,因地勢較高,天氣晴朗時佇立該宮可將嘉南平原景色盡收眼底。該廟主祀孚佑帝君呂洞賓,新建宮殿採北式廟構,橫梁採磁繪及陶瓷裝飾,左右外牆則是大幅的木雕作品,頗具特色。
碧蓮寺供奉的主神觀世音菩薩與清水祖師都很靈驗,地方傳說碧蓮寺開基時間甚至比碧雲寺還要早,與碧軒寺同屬一脈。碧蓮寺景觀風水俱佳,與北邊的福安宮、仙公廟都在175咖啡大道上,可以串聯起來帶動地方觀光發展。
地方特產:龍眼 椪柑 柳丁 咖啡
南勢社區龍眼種植面積最多,約有120甲。椪柑與柳丁各約50甲,咖啡栽植面積約20甲。南勢社區是台灣有名的龍眼產地,以橫路聚落所產的韌蒂果粒大、籽小、汁多甜美,是龍眼青果頂級產品。另一種紅殼果粒,則適合烘焙龍眼乾。175線兩旁則是青皮椪柑與柳丁主要產地,咖啡集中在崁頭山一帶。
目前有十餘家咖啡館與仙湖農場等數家觀光果園,其中崁頭山咖啡館經美國咖啡品質協會總部評鑑,榮獲精品級認證。芝喜香咖啡供應由華膳空廚協助開發的咖啡「機上餐點」。社區內知名景觀有西口小瑞士、崁頭山登山步道與咖啡景觀大道等。
崁頭山位居海拔500至800公尺山坡地,日夜溫差適中,鄰近有曾文、烏山頭及白河水庫調節濕度,加上土壤酸鹼度適中,所栽種出的咖啡品質極佳,為東山咖啡發源產地。最早將咖啡引進東山的南勢里居民曾綠波,當年親手所栽植的第一棵咖啡樹,已有七十幾年歷史。他原在楠西鄉日本人開設的咖啡試驗農場工作,之後將咖啡豆種苗帶回崁頭山栽種,因而成為東山咖啡的開拓者。
大專生洄游計畫 協助社造
南勢社區理事長胡新發雖然有大兒子在家協助農務,但擔心願意留在山區打拚的年輕人,找不到對象結婚。因為本地年輕的女性,都希望嫁到平地,造成社區男性難覓良緣,青春蹉跎過後,只好到東南亞國家迎娶外配為妻。這些外配嫁到台灣山區,如果無法吃苦,常會造成家庭問題。他也認為只有創造年輕人口回流的環境,社區才有未來。
社區總幹事羅世傑曾在走馬瀨農場與東山公所服務過,是整個社區推動觀光的靈魂人物。他說,南勢社區通過農村再生評鑑後,每年暑假藉由水保局大專生農村洄游計畫,包括成大等校學生進駐該社區,協助居民營造環境。
這些學生運用玻璃鑲嵌概念,以馬賽克工法拼貼出咖啡寶寶造型LOGO,還用龍眼木及咖啡豆打造入口指示牌,讓社區入口意象煥然一新。居民感受這群年輕人的熱情,也跟著活力十足,很高興南勢社區添加這麼多青春活潑的聲音。
成大的老師告訴社區住戶,學生協助社區環境清潔及入口意象營造只是一個起步,未來成大學生還陸續會在社區舉辦咖啡產業體驗、親子生態營與農村旅遊路線踏勘等相關活動,成為社區推動農村再生計畫的前鋒部隊。成大學生在南勢社區駐點,協助居民營造自我特色,透過年輕學子的活力與創意,帶動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讓偏遠山區聚落重拾信心,相信不久的將來,崁頭山的咖啡香,一定能改變南勢社區的現況。
熱門新聞 - 社團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