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今昔>末廣町街屋
-
-
- 記者吳昭明
- 2017-04-08
-
-
-
- 配合忠義路拓寬,土地銀行拆掉「西半壁」。 (記者吳昭明攝)
- 中正路早年景象。 (記者吳昭明翻攝自台南市文化基金會檔案)
二十世紀末,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中正路街屋,即「末廣町街屋」,被選為二十世紀台灣代表建築。這些街屋集中在湯德章紀念公園以西,一直到西門路,今中正路兩側。街屋,或日據洋樓的外觀,並沒有特殊的亮點,或許是「群聚」,「數大就是美」的效應,所以成就其聲名。
二次大戰後期歷經美軍方轟炸,加上近幾年,陸續有不少店家「裝潢」,整修門面,已修掉、掩遮原來的外觀,減損街屋的整體意象。如果公部門認為街屋的意象是珍貴的,早就要「積極輔導」,例如「適度」管制,以及獎勵,至少可以多留住幾間立面。
末廣町是日據時期日本人開闢的新市街,供日本人開店營商。當時的新市街,換成當代的名詞,或可說是「土地重劃區」。至於台灣人,日本人口中的「本島人」的商店,多在今民權路的「本町」一帶。之所以命名為「末廣」,「末」、「廣」乃扇子開展的景象,取其發展、開拓、廣大,越來越興盛的意涵。和本地認為扇有「散開」,偏負面的解讀,並不相同。
末廣町,位在今中正路兩側的街廓,起自今湯德章紀念公園,公園一直到今忠義路之間是「末廣町一町目」,忠義路到永福路是「二町目」。鄰近西門路有「西門町」,再往西,中正路兩邊一直到運河盲段附近是「田町」。末廣町街屋集中在今中正路的東端,一直到西門路口,過了西門路就不是末廣町,街屋立面也迥異於東邊的樣式。
街屋中最著名的是落成於一九三二年的「林百貨」,即市民俗稱的「五層樓也」。中正路西端的合作大樓,「九層也」於民國五十二年落成之前,五層樓是台南市最高的樓房。
光復之後,五層樓曾經有餐廳、舞廳進駐,之後有鹽務總局即後來的台鹽,以及軍眷入住。台鹽民營化時,五層樓交予國有財產局。前台市長辛文炳向中央高層建議,五層樓列籍古蹟,以妥善保存維護後再利用。審查後,於八十七年指定古蹟。
五層樓於民國一○二年維修完成,同年委外經營,已於一○三年開幕營運,熄燈數十年之後,終於又開張營業,更是夜幕低垂後府城城區的亮點,燈光同時擴散到周邊街區。五層樓亮起來,圓滿多少老台南人的夢,而且吸引可觀的外地遊客,對府城的商機大有助益。
與五層樓同時列籍古蹟的有五層樓對角的土地銀行台南分行,土地銀行,日據的勸業銀行台南支店,建於一九三七年,仿埃及神廟建築,臨中正路和忠義路的兩側廊柱,雄偉感人。土地銀行的建築風格明顯不同於其他的中正路街屋,由於位在中正路的「東北」角,即便「特立獨行」,因適度區隔,並不覺得突兀。
民國七十二年,前台南市長蘇南成市長任內拓寬忠義路時,打掉忠義路邊的柱子。土地銀行列古蹟之前,曾計畫拆除以興建大樓,因即時列管古蹟得能保留。
- <府城今昔>消失的河道–德慶溪(2016/02/20)
- <府城今昔>水仙宮兩百年風華(2017/06/24)
- <府城今昔>福安坑切割 南女地勢起伏(2016/07/23)
- <府城今昔>都市計畫瓦解安平古聚落(2016/06/04)
- <府城今昔>南女、中山國中淵源(2016/07/16)
- 台南當時繁華夜都市小公園寶美樓(2015/12/28)
- <府城今昔> 台南火車站前圓環景況 (2017/05/27)
- <府城今昔>台南二中校歌(2016/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