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癌拖延就醫 死亡率飆3倍
-
-
- 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 2017-05-19
-
-
-
根據國健署103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全年有1萬5764人罹患大腸癌,若未在確診大腸癌後3個月內接受正規治療,在1年內死亡率就高達47%,是及時就醫死亡率13%的3倍,因此罹癌並不可怕,延誤診斷與治療才是致命的關鍵。
大腸癌已連續第9年蟬聯國人的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機構指出,有1/2的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避免肥胖預防,同時,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3成。
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就是要良好的飲食習慣,食物的種類格外重要,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與豬、羊、牛等紅肉,均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建議改以魚肉、瘦肉等白肉取代紅肉,菜餚多放蔬菜,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
國健署指出,要早期發現大腸癌不難,糞便潛血檢查安全簡單,只要把醫院給的採便管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檢驗後就可以知道糞便中有沒有肉眼看不到的血。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國健署提供50~74歲每2年免費1次的「定量免疫法」的糞便潛血檢查,檢查前亦不需要限制飲食,非常方便。
這種檢查敏感度可高達8成,必須每2年做1次,以避免遺漏任何出血的病灶。若篩檢結果是陽性,透過大腸鏡檢查通常有一半機會發現癌症或息肉,發現是大腸息肉,經過切除治療後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
熱門新聞 - 健康生活
- 捐血贈品很家常 新化人仍熱情挽袖(2018/04/15)
- 胰島素幫浦注射 穩控血糖(2018/04/18)
- 歸仁土雞場染禽流感 撲殺萬餘隻雞(2018/04/16)
- 泡菜二氧化硫擬鬆綁 立委憂食安(2018/04/18)
- 高跟鞋控當心!足底筋膜炎盯上妳(2018/04/16)
- 性不性由你 病不病由他(2018/04/13)
- 北市4手扒雞手套不合格(2018/04/13)
- 身體要健康 記得每天一份堅果(201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