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邊手記> 愛因斯坦糖包
-
-
- 文、攝影/翁少非
- 2019-01-11
-
-
-
- ......
咖啡機旁邊放有一籃砂糖包,鼓鼓的長方包約半個巴掌大。罕見的,白色袋子上印有世界名人的肖像和名言,這讓向來咖啡不加糖的我,也不禁好奇的去翻看。名人中,有德蕾莎、牛頓、塞凡提斯、愛因斯坦、海明威……,我挑「愛因斯坦」拿了一包。
昨天,來到西班牙的白色山城隆達(Ronda),在公園入口處遇見大文豪海明威的肖像,已經一償宿願的去行走這座峽谷間的「新橋」,他小說《戰地鐘聲》中的一個場景:一座十八世紀建造、建築工程與藝術典範的橋樑。今天,在西班牙最具歷史的鬥牛場對面、夜泊的Maestranza旅館醒來,吃早餐時能和愛因斯坦不期而遇,算是意外之喜。
我把糖包豎在咖啡杯旁,凝視愛因斯坦這張銀白頭髮的肖像,而後去查他這句西班牙文名言的意思。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他不僅在科學上有獨到的理論,對社會、哲學、人生亦有許多精闢的見解,有關他的傳記和語錄,台灣早有中譯本問世,都是我喜歡翻閱的。
愛因斯坦有許多原創性的學說,如光電效應、相對論,而其假說「光線經過太陽重力場時會被彎曲」,在當時也沒有科學儀器可做驗證,直到四年後才由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率領觀測隊在西非普林西比島觀測日全食的結果證實。
說實在,少年時初讀他的傳記,原以為像他這樣有創見的科學家,應該會和伽利略一樣引來嫉妒或宗教的迫害,想不到出生在德國猶太裔的他,歷經國際間科學的競爭、兩次世界大戰,仍能充分發揮潛能,並以76歲高齡壽終正寢。這讓我有些訝異,心想除了運好之外,有沒有他個人的人格特質所使然?
這個疑惑,直到我讀到沈君山為文的〈科學的故事〉(1987年4月17日中國時報人間版)才得到一些領悟。文中說有一位物理學家這樣形容愛因斯坦「愛氏是最自由的人,因為從來沒有教條可以桎梏住他;他並不刻意反抗權威,只是從權威旁邊輕輕走過。」
我對這句「他並不刻意反抗權威,只是從權威旁邊輕輕走過」是非常有感的,當時我踏入社會不久,看到職場有倚老賣老、仗勢欺人之事,年輕人血氣方剛常出面反駁,往往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顯然面對權威時,我都用反抗回應,現在多一項「從權威旁邊輕輕走過」可以選擇。
選擇「從權威旁邊輕輕走過」看似無奈、消極的回應,其實是可以變成奮鬥的、積極的意涵。讀《萊特兄弟》傳,我發現維爾伯.萊特正是用這種態度。維爾伯讀小學時,有一天上台解數學題,老師不滿意,又叫另一個同學做,兩人的答案都一樣,同學卻得到老師讚許。維爾伯忍不住問個究竟,老師說他的演算方法跟課本不同。維爾伯又問老師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解題,老師搖搖頭說不需要。維爾伯沒有繼續跟老師爭辯,但也沒有屈從老師的看法:此後在課堂上就按照課本的,課堂外仍然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解題。
維爾伯面對權威,沒有刻意反抗,只在它的身旁輕輕走過,避開不必要的衝突,把時間、精神用在實現人類在天空飛翔夢想上。這則故事提供了我對愛因斯坦之所以要「從權威身旁輕輕走過」的理解,加深我用這種態度面對權威的信念。
呵呵,誰這麼有心,在一撕即丟的糖包上印製名人名句,等候像我這類喜歡看傳記的人,可以邊喝咖啡邊欣賞?這一天,在離台灣千里遠的隆達,我聞著咖啡香,仰慕的看著愛因斯坦,他正緊扣雙手側著頭,用智慧的眼眸回看我。
- 舞孃的來台日常(2019/02/18)
- <林邊手記> 起床號(2019/02/22)
- <旅途中> 美的陪伴(2019/02/18)
- 超級美式足球瘋(2019/02/18)
- 胡同人家迎春(2019/02/18)
- 永遠,沒那麼艱難的(2019/02/19)
- 雪巒記(2019/02/19)
- 何物「竹蜻蜓」(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