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全國近四週共接獲二0三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去年同期僅五十四起。初步調查,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檢出病原菌以諾羅病毒為主,且傳染力強,容易引發群聚感染,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
衛生局指出,諾羅病毒群聚事件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如食用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被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等,容易造成大規模群聚事件發生。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落實勤洗手,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落實生熟食應分開處理。
衛生局局長李翠鳳提醒,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感染者通常在感染後一至三日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另,可能出現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症狀,持續一至十日。民眾如有腹瀉情形,建議待症狀解除至少四十八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
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汙染,應用一千ppm含次氯酸納漂白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使用五千ppm含次氯酸納漂白水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