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生活美學館首次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共同主辦,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國立清華大學區域創新中心共同合作,日前舉辦「食農永續與產銷之間的協作對話活動」北區飲食文化地方創生計畫」公眾論壇,吸引不少關心食農教育者參加。
新竹生活美學館館長葉于正表示,在永續飲食的理念必須與地方創生推動緊密聯繫,以建立友善環境生態圈與綠色飲食生活圈,推動「文化永續,世界臺灣」為核心,具有生活、思想,創造及傳播面向之飲食文化,透過文化部與教育部共同合作辦理,將理念宣傳深入校園及課程。
葉于正說,此次論壇以大新竹地區的教育力,社區力與企業力的連結,開展出三個主題「新竹飲食文化與生態圈建構」、「飲食文化與社區營造:風土、風味、人情味」、「產業創新與企業ESG」進行互動與討論,邀請大學、在地永續旅遊團隊、小農市集、文創書店、返鄉生活者與新竹科技園區企業的ESG實踐代表,要為地方創生團隊搭接支持食農產業創新的平台與支持,從農業、生態、生活美學與文化等面向交織協作出新竹永續飲食生態圈。
李丁讚老師由地方特色作物視角切入,探究飲食文化與生態圈的建構;清華大學區域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李天健分享「大新竹食事」,由對竹科人的問卷調查,了解竹科人的思維,提供未來食農教育推動的參考。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從女力實踐分享「農普知識建構與合作社經濟」,將地方知識與農業知識交叉比對,找出在地有興趣的農普知識。竹北東海窟食農示範基地主理人王志文則強調以地方為學習場域的重要性。竹蜻蜓綠市集推手林宜璇分享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交流如何促進飲食文化,以及如何回應環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