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經濟部二十八日舉辦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十五週年成果展暨「漫遊縱谷‧愛在花東」記者會。經濟部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十五年來累積技術輔導諮詢服務超過二千七百家次,推廣一千五百項以上的東部特色產品。同時,經濟部也宣布擴大推動「東創計畫」,以AI與低碳科技為主軸,發展智慧農漁、低碳製造、科技觀光等三大領域,助花東六級產業智慧升級,預估未來四年將投入五億元以上經費,並於一一八年達到提升東部產業產值四十億元。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表示,景色秀麗的花東一直是台灣最美麗的後花園,經濟部於十五年前成立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協助特色工藝、深層海水、農特產品等在地產業轉型與升級,包括助力偏鄉青年投入木工技藝,相關作品獲得今年德國iF設計獎的肯定;協助探索水產科技公司進行深層海水淨化養殖,並規劃與日本丸紅公司合作開發生食等級的鱘龍魚產品。
為擴大花東在地創新能量,經濟部進一步推動「東創計畫」,以AI及低碳科技為主軸,協助東部地區發展智慧農漁、低碳製造、科技觀光等三大領域,全面帶動花東六級產業智慧升級。同時今年四月發生花蓮大地震,對花東地區造成巨大影響,為加速在地產業振興,經濟部與國內兩大運動社群合作,精選二十條橫跨花蓮與台東的完善步道與自行車路線,邀請民眾同遊花東。
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郭應義表示,經濟部在震後挹注很多資源來協助花東復甦。而院長有指示,中央各部會的相關座談、會議及旅遊,都鼓勵到花東舉辦,相信有中央地方的支持,花蓮很快會再重新站立起來。
花蓮縣政府行研處長吳昆儒表示,有人說大破壞就是大創新,展望未來十年花蓮一定要跟國際鏈結,感謝技術司支持縣府加入MIT REAP計畫,未來由工研院協助,並串連石資中心、東華大學等,這二年將以永續、循環經濟、綠能作為產業發展大方向,發展種綠藻、大生活大健康,串連在地業者與團隊,發展為產業模式提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