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針對轄內林邊溪上游土砂辦理監控已三年,佈設相關監控儀器觀察河道土砂收支情形,已初步瞭解該區不安定土石量體,並運用調查資料分析該區治理成效做為來年之治理規劃,對於監測結果與運用,縣政府預計今年接續辦理五年監測計畫,期望早日消弭土砂災害。
縣府水利處表示,林邊溪流域上游的來社溪、內社溪及瓦魯斯溪,為縣內土砂災害影響最嚴重的野溪,於一一一年起多場颱風豪雨導致崩塌地面積增加約九十三點六萬平方公尺,透過多年期的正射影像與數值高程比對,調查歷年的土砂變異情況,經統計瓦魯斯、大後、來社及內社溪土砂殘存量合計約八四二萬立方公尺;縣府透過設置雷達波水位計、雷達波流速計及泥沙濃度計之土砂調查站,獲得相關觀測資料,發現河道中運移的土砂來源多由河道內所供應,將上述觀測資料運用於監控去年凱米颱風,探討縣府一一三年汛期前於瓦魯斯溪大橋上游處的清疏工程,顯示於凱米颱風侵襲期間,有助於降低上游土砂大量往瓦魯斯溪與內社溪匯流處輸送,進而降低來義大橋於凱米颱風期間遭受的衝擊。
水利處指出,對此觀測分析成果證實了清疏的成效,因此縣府除了持續執行清疏工程及土砂標售外,並決定持續辦理五年土砂調查觀測計畫,以監控河道土砂變化情形,提供縣府更全面整治方針,擬定清疏、復建、治理及規劃之參考依據,期望能保障野溪流域內居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