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做「鼠麴粿」 梧棲永寧社區傳承古早好味道

梧棲區永寧里社區發展協會舉辦關懷弱勢烹飪研習活動,找來婆婆媽媽一起做「鼠麴粿」,齊心展現傳統包粿技藝,傳承在地好滋味。(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清明掃墓過節的傳統習俗,都要用俗稱「鼠麴粿」拜拜然後分食,只是現今工商社會,都由廠商以機器製作,少了幾分阿嬤的味道,台中市梧棲區永寧里社區發展協會舉辦關懷弱勢烹飪研習活動,找來婆婆媽媽及梧棲區農會家政媽媽一起做鼠麴粿,齊心展現傳統包粿技藝,也讓大家吃到正宗鼠麴粿的香Q好滋味。

永寧里長李皆得表示,清明掃墓時,習慣以鼠麴粿拜拜、分食,里內長輩每年都會自製鼠麴粿,像是清明節的鼠麴粿,現在的年輕人只懂得吃,不懂得怎麼做,一位王阿嬤說,傳統的草仔粿要採集鼠麴草,就是在稻田裡常見的小黃花,經過煮熟搗爛後,和著米粿做餡皮,用餡皮包餡料時則要注意粿皮邊要薄,中間較厚,這樣包起來較不會破皮露餡。

社區婆婆媽媽準備的餡料,從炒菜圃米、捏粿團,教大家自己動手包粿,李皆得說,大家分工合作製作鼠麴粿時,邊做邊聊是眾人最快樂的時光,鼠麴粿炊蒸後,熱氣帶出香味四溢,活動結束後,將鼠麴粿分送里內的弱勢、獨居及行動不便的老人,香Q好滋味讓長者們感受滿滿的愛心及關懷。

在阿蘭小吃便當展廚藝,大家都稱讚草仔粿有夠讚,濃厚的社區氛圍總是充滿活力和能量,共同享受充滿溫馨與人情味的美好社區活動。

梧棲區長溫國宏感謝涂理事長和皆得里長在社區用心經營,未來三里市民活動中心會為鄉親帶來更多便利和進步,令人期待的技藝傳承做粿就靠大家了,永寧里長輩手做的鼠麴粿,軟Q甜香的口感,是美好滋味更是兒時難忘的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