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今年一月地震震壞了不少江家古厝的紅瓦厝,四日清明節,江家自十九代至廿四代百餘名子孫,仍不忘回鄉祭祖,群聚在阿太公墓前,準備紅龜、水果、水、酒等行供獻禮,族人莫不盼著被震壞的祖厝能儘速修建。
楠西江家古厝是國內最大單姓宗族聚落,四日百餘名子孫陸續回鄉參加清明祭祖,自十九代至廿四代均齊聚阿太公墓前舉香祭祖。據駐地負責江家族譜編撰的人員表示,初步估計目前江家古厝的族人有上千人(不含女婿、外孫和媳婦),另楠西客家人應該有六成,可說是客家聚落。
祭祀公業理事長江明得表示,江家古厝歷經三百多年,第十二世江棋壽(阿太公)是來台第一人,並以養鴨起家,在楠西區落地生根,成為地方大宗族。
江家古厝背靠鹿陶山,之後開枝散葉,分散在全台各地,清明時節都會返鄉祭祖。而阿太公遺言是不得遷墓,所以每年子孫們都會在清明固家返鄉祭祖,祭祖之後還發放紅龜粿和紅包,一代傳一代。
今年返鄉祭祖最年長的是九十二歲的江莊金桃,最年輕是十三歲的江其恩。另因今年一月楠西遇上大地震,江家古厝受創嚴重,所幸客委會和台南市政府與行政院要全額負擔修建,預計三年內修建完成。
至於目前實際住在江家古厝有廿多戶,返鄉的子孫們聊起大地震,心有餘悸,尤其近日又有地震發生,目前房屋都只是暫時加固,一有地震仍是擔心受怕,所以今年返鄉祭祖人數稍減,主要是居住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