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建構專屬AI應用 方能將AI科技轉化成經營助力 提升企業競爭力

COMPUTEX系列論壇活動,AI_NEXT_FORUM下午場合照。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亞洲指標 B2B 科技專業展 COMPUTEX 與新創特展 InnoVEX 主辦單位之一 TCA(台北市電腦公會)表示,生成式 AI(GenAI)與多模態AI(Multimodal AI)模型不斷推陳出新,已讓各行各業必須直接面對AI科技數位轉型的迫切壓力,McKinsey & Company日前發布的 Superagency in the Workplace 研究報告更表示,AI 科技帶來的長期發展機會上看4.4兆美元,企業受影響對象將涵蓋企業主管、企業員工甚至是企業營運模式,AI科技對百工百業的影響,就跟蒸汽機對19世紀工業革命的影響一樣無遠弗屆。

為讓各大產業主管與相關 ICT 產業人士,更加了解在 AI 2.0 時代下的雲地端AI應用,進而依照企業營運特性規劃 AI 導入策略,TCA 於 5 月 6 日假台北漢來飯店辦理「COMPUTEX系列論壇活動 – AI NEXT FORUM」,下午場聚焦「AI生態系的新金礦 – 企業AI中心」,邀請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研華嵌入式事業群總經理張家豪、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雙鴻董事長林育申、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裁暨總經理陳盈源等產業專家,從AI 2.0技術突破、邊緣AI賦能機器人產業創新、AI基礎設施與AI數據中心建置、AI運算系統的電力與散熱解決方案等面向進行專題演講。TCA並邀請英特爾、永擎電子、卓越電子、智捷科技等多家科技大廠,現場展示英特爾新一代 Intel Core Ultra 與 Intel Xeon 處理器、NVIDIA Blackwell 企業 AI 伺服器、AI 邊緣監控整合盒、AI 邊緣運算平台等產品,國科會晶創競賽(ICTGC)也在現場介紹第三梯次徵案。

台北市電腦公會榮譽理事長童子賢致詞時指出,台灣在這一場AI的進步和革命中沒有缺席,也不能缺席,台灣一直是全球數位科技產業的重要夥伴、參與者和合作者,從40年前的個人電腦萌芽,到網路誕生,到進入能感測與智慧AIOT年代,一直進展到如今這一波AI應用。AI是另外一個里程碑,當AI打造完成基礎後,接下來就是要進入應用的年代,預期未來幾年會逐漸讓AI高度成長,跟浸潤式瀰漫在我們科技產品的身邊,十年後的世界就不用刻意去強調AI,就如同現在的世界不用特別去強調網路,因為網路已經無所不在。

童子賢表示,今天要探討的就是企業如何打造自己的AI中心,讓企業在這一篇AI革命中不要落後。向來台灣產業過往有個被批評的點,就是重生產、輕應用,重硬體製造、輕軟體研發。首先是算力,在AI這一波發展中,台灣在AI基礎結構跟硬體製造上有目共睹,尤其半導體產業、電路板、系統、機櫃製造上扮演全球AI算力關鍵核心角色。演算法的突破對AI發展很重要,這一波是2017年Transformer演算法起來,被實現在2022年OpenAI所發表ChatGPT 的GPT-3.5被引爆,當然ChatGPT只是大潮流下的引爆點之一,但是全世界對於AI的發展熱潮就被帶動起來了。

童子賢認為,在算力跟演算法之後,就是大數據的發展,而大數據不會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上或一個領域的手上,將牽涉到應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應用。發展AI的幾個條件,算力、演算法、大數據,條件已經成熟到可以把AI從理論推向各個應用場域的階段。所以下午的論壇會注重在,企業如何建構自己的AI應用,如何將科技的熱潮,轉化成企業經營的助力,進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在「AI新局,台灣AI軟硬體現況與展望」主題演講中點出,生成式AI朝向更大參數規模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或專用領域的小型語言模型(SLM)發展,由於開源版本大量釋出,表現已經接近非開源模型。而AI應用發展趨勢中,AI將以人為中心,在生活與產業中落地生根,包括AI Agent、AI+終端裝置、AI賦能人形機器人等。至於AI應用落地與場域則相當多元化,目前在台灣的案例已經包括:病理診斷(雲象科技)、協作機器人(達明機器人 Techman Robot)、軟體定義工廠(MetAI)、風險帳戶警示(富邦銀行)、動畫創作(智寶國際)等多樣化場域。

展望2025市場發展,洪春暉指出AI算力需求帶動雲端資料中心擴建,AI PC換機潮與應用成熟進一步推動終端市場成長,並認為DeepSeek將帶動一波創新AI模型,短期雖影響大型資料中心建置規劃,卻也提供邊緣資料中心與AI終端裝置的採用新思維,預估將提升市場接受度。AI運算需求也將促進半導體先進製程、先進封裝與記憶體技術進步,讓科技大廠開發彈性組合的AI晶片,進而滿足Edge AI應用的少量多樣需求,創造更多Edge AI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