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國際博物館日「六堆地區客家八音運用工作坊」,十八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登場,特別邀請學者講述客家八音與傳統祭儀,並安排客家八音實務工作者分享傳承經驗,並有六堆地區「溫福仁客家八音團」、「林作長客家八音團」、「美濃客家八音團」及「竹頭背客家八音團」等四個資深團隊進行現場示範演奏,吸引了對客家八音有濃厚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與,推廣六堆地區客家八音,傳承在地文化資產。
工作坊由竹頭背客家八音團演奏「大團圓」揭開序幕,學者洪馨蘭教授主講「敬外祖與客家八音」,吳榮順教授講授「六堆地區的客家八音」,解析其在婚喪喜慶與廟會儀式中的運用與演奏方式。此外,由謝宜文、黃淑玫、鍾兆生等人分享傳承經驗,透過學校紮根教育與社區推廣,延續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另外邀請蕭鴻翰導演分享拍攝「八音不老:細番仔甲伊个後生仔」紀錄片的點滴與辛勞,最後由南藝大教授蔡宗德進行工作坊與談。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客家八音是客家族群中極具代表性的傳統音樂,此一工作坊能夠將六堆地區四個客家八音團齊聚一堂實屬難得,這四個八音團至今仍於生命禮俗與歲時祭儀中演出,是極為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更可貴的是,這些團體中仍有年輕世代投入,對於客家文化的傳承具有深厚意義。

客發中心未來將持續推動客家文化推廣,期望透過教育與參與,讓更多人認識客家八音的歷史價值與音樂魅力,並激發年輕世代的學習與傳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