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飛蝨類害蟲密度上升 台東農改場籲請農友注意防範

 

白背飛蝨停棲在水稻葉片上刺吸危害(左),造成葉片黃化並誘發煤煙病(右)。(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縣第一期水稻正值孕穗期至抽穗期,池上鄉、關山鎮及台東市部分地區調查發現有白背飛蝨及斑飛蝨危害,密度有上升的趨勢,台東農改場籲農友加強巡視田區,每叢發現五隻以上飛蝨時,即應加強防治措施,避免造成損失。

農改場指出,白背飛蝨及斑飛蝨主要聚集在水稻中、上半部葉片、莖部及穗部刺吸危害,造成葉片黃化;如果危害穗部則直接影響稔實率,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煙病,造成黑穗,導致結穗品質和產量降低。

台東農改場在關山鎮水稻田區掃網捕獲的斑飛蝨。(記者鄭錦晴翻攝)

為避免田區飛蝨類大發生,農民應隨時注意田間飛蝨狀況,發現每叢蟲數達五隻時即應加強防治工作,以免影響水稻後期發育。

防治建議清除田邊雜草,減少成蟲棲息場所,以降低遷入蟲源。當每叢水稻發現五隻以上飛蝨時,可參考核准登記藥劑,如百分之十氟美派水懸劑二四00倍、百分之二十五賽速安水溶性粒劑一六00倍、百分之十六可尼丁水溶性粒劑三000倍、百分之十五布得芬諾可溼性粉劑一000倍或百分之五十加保利可溼性粉劑一000倍等。

施藥時務必遵守藥劑推薦稀釋倍數及安全採收期,避免農藥殘留過量,以確保稻穀生產安全。

有機或友善栽培農戶可參考選用苦楝油、礦物油等資材,並依推薦濃度使用,以降低飛蝨類為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