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今(23)日舉辦「2025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戲曲實踐:從傳統到未來」為主題,探討戲曲文化教育發展,集結臺灣及法國、比利時、新加坡及印尼等地的學者參與,共有19篇戲曲實踐精闢論文發表,透過跨國文化激盪,啟發戲曲學術交流。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肩負起保存與傳承傳統戲曲使命,更積極開拓國際視野,自2005年起,已經舉辦20屆辦國際研討會,成為亞洲戲曲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研討會也是教育部114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的一環。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長李揚表示,戲曲學院作為全臺唯一培養戲曲人才高等學府,除舞台表演、音樂及文化技藝教育,希望透過更多國際交流,激盪創意及可能性。此次研討會主題聚焦於表演藝術的實踐與研究,涵蓋文本分析、戲曲教育及國際合作等層面,呼應戲曲學院努力的方向,希望讓傳統藝術在當代發光發熱並與國際接軌。
這場研討會,除有數十位台灣學者參與外,國際學者包括比利時布魯塞爾高等藝術學校總監 Reynaldo Ramperssa、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學系學者Giulia Filacanapa、新加坡傳統藝術中心藝術總監蔡碧霞、印尼舞蹈國寶級藝術家Didik Nini Thowok均發表專題演講。比利時台北辦事處商務代表鄒宏平組長及歐陽妍沄助理亦出席,彰顯國際對戲曲文化的重視與支持。

本屆研討會議程包含近代戲曲演出型態探討、戲曲文本與演出、傳統藝術教育的現代轉型與社會責任、戲曲表演藝術美學的流變、當代戲曲的轉譯與詮釋,以及傳統戲曲教育的實踐與挑戰等六大領域。
研討會集結《京劇奇女伶-馬驪珠》、京劇《森林七矮人》跨文化研究等19篇戲曲相關領域的專業學者論文發表,結合經典與創新的文化思辨及研究成果分享,為戲曲理論與實務搭建對話橋樑,增進戲曲學術的火花激盪。
此外,戲曲學院也將於明(24)日在木柵校區舉辦「2025跨文化表演工作坊」,主題含括戲劇、聲音、肢體開發及戲劇治療。由新加坡傳藝中心藝術總監蔡碧霞分享戲曲表演訓練,印尼舞蹈國寶級藝術家Didik Nini Thowok分享印尼傳統面具舞蹈表演技巧。
法國第八大學戲劇學系學者Giulia Filacanapa,以及該校學者同時也是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第一屆歌仔戲學系校友邱芳璇,將主講透過歐洲戲劇面具探索身份認同,比利時布魯塞爾高等藝術學校教務主任Thomas Delphin-Poulat主講身體與情緒性,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