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工研院資深副總經理蘇孟宗二十三日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能有現在的成果,是靠著九分的努力,未來應與國際盟友一起結合,打造多元供應鏈,為前瞻科研及標準等合作。
工研院舉辦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吸引六百五十名半導體材料、設備及廠務等人士參加,蘇孟宗以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趨勢及發展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蘇孟宗指出,半導體產業過去幾年有起伏,二0二四年開始在人工智慧(AI)驅動下快速成長,預期未來半導體產業可望達到一兆美元規模。
蘇孟宗並表示,半導體產業的源頭是在海外,貝爾實驗室發明電晶體。半導體不是台灣發明,不過,歷經過去五十年努力,加上日本、美國、荷蘭、英國合作,讓電晶體價值越來越高。
他指出,近幾年因為疫情及地緣政治,半導體客戶要求要降低風險,一致認為要進入全球強韌生態系;此外,在地經濟也需要製造、服務業帶動,在地化是一個發展趨勢,為了市場,台灣廠商確實需要走出台灣,走向國際。
蘇孟宗更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需要更多人才加入,台灣應與全世界合作,共同培養下世代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