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一一四學年分科測驗十一日舉行第一天考試,第一節考物理,試題取材結合半導體製程等生活情境,計算量稍多,約五成題目需動筆計算,實驗題占比高達十四分,全中教解題團隊則評估「難度較去年更適中」,展現基礎科學在產業發展中的關鍵角色。
第一節考物理,試題取材結合半導體製程等生活情境,計算量稍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邀請高中教師入闈審題,教育部則邀請台北市高中物理科教師群協助分析分科測驗試題。
入闈的高中教師透過書面資料指出,物理試題取材自生活情境與現代科技,例如國際量子科學與生活科技年的科學時事、單極馬達、腳踏車煞車系統、半導體製程等;整體試題敘述精簡清楚,著重核心概念,沒有瑣碎的名詞記憶或複雜計算。
試題特色方面,入闈教師提到,混合題組以「等電位線與電場」為主題,其中,第二十四至二十六題取材半導體製程,考生需結合閱讀理解和數值分析,並判讀圖表,希望考生發揮探究實作精神。
建國中學教師陳泓志表示,今年物理試題難易適中,多數試題具思考性,有些情境較複雜,無法直接套用公式就得分,考生可能需要轉個彎思考,耐心作答、細心判斷。
松山高中教師蔡皓偉提到,今年計算量較多,單選四至十一題都要計算,中等程度學生可能會很慌亂,覺得要算很久,建議學生答題要有策略,發現卡關時,可以適時調整,先往後作答再跳回來寫。
全中教團隊指出,今年試題最大的亮點在第二十四到二十六題組,取材自半導體製程相關技術,其中第二十四題提及台灣半導體技術突破性的發展,整份試題相較去年難度更為適中,學生掌握物理核心概念都有機會順利作答,是一份品質與鑑別度兼具的試題。
全國教師會解題團隊則分析,今年是國際量子科學與科技年,試題結合生活和時事新聞及科學的實際應用,評量學生是否知道普朗克、愛因斯坦、波耳、德布羅意等物理學家重要的理論。腳踏車的力學概念與去年試題的概念類似,整份試題考驗學生是否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