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變色神奇的「紅綠燈反應」、計時精準的「碘鐘實驗」、模擬辦案的「趣味鑑識科學」這些充滿新奇的實驗,近期出現在高雄市桃源國小暑期營隊上;來自國立高雄大學的科普團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學童親手操作科學實驗,在動手實作中體會物理與化學的奧妙,也點燃他們對自然科學的學習熱情與信心。
為期四天三夜的「科普夏令營」,由高雄大學應物系主任邱昭文偕同應化系助理教授何永皓、助理教授莊曜遠攜手合作,帶領學生志工組成教學團隊,前往高雄市桃源國小推動偏鄉科普教育。
邱昭文指出,偏鄉地區因教學資源不足與自然科專任師資短缺,學童難以接觸跨領域或進階實驗,長期下來不利於自然學科的學習動機與發展。高大科普團隊透過運送教具器材、設計教案內容,讓孩子們實際操作護目鏡、滴管、試管、量筒等基本實驗工具,並藉由課程引導觀察反應現象、紀錄數據、反思原理,逐步從生澀不安到能獨立完成簡易實驗,過程中展現出明顯成長。
今年夏令營課程主軸涵蓋「紅綠燈反應」、「碘鐘實驗」與「趣味鑑識科學」等單元,設計結合物理與化學領域原理,讓學童在遊戲與實作中學習知識、建立自信。團隊觀察發現,從一開始的膽怯與躊躇,到最後能主動舉手發問、協助同儕,孩子們的學習轉變令人動容。
除了學童的轉變,負責教學與協助的大學生志工也是營隊的一大亮點;多數志工首次參與偏鄉營隊,原本對環境與工作內容感到陌生,然而隨著實地參與,他們逐步發揮組織與應變能力,主動設計課程、帶領教學,並協助處理臨場狀況,成為營隊不可或缺的穩定力量。
邱昭文表示,未來,高雄大學科普團隊將持續整合資源,拓展服務據點與課程深度,並期盼結合更多企業與社會力量,共同為提升偏鄉自然科學教育攜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