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首場辯論 曾文生:核能機組重啟需安檢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重啟核三公投」八月二十三日投票,首場意見發表會於八日登場。正方代表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長葉宗洸說,目前已有「中電南送」現象,南部用電依賴中部燃煤機組滿足,核三恢復運作有助緩解,提高區域供電公平性;反方代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則表示,核能機組能否重啟需先經過安全檢查、機組補強工作等。

「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公民投票案將於二十三日投票,中央選舉委員會八日舉辦首場意見發表會。

代表正方的葉宗洸表示,政策導致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虧損卻仍要買昂貴再生能源,而老舊燃煤機組轉備用,證明「缺電問題」。

他指出,台電須買高成本再生能源發電,如風力發電每度新台幣六點五元,太陽光電每度四點八元,導致鉅額虧損,核電成本每度僅一點五元,政府卻不准台電用,而台電做為反方代表,如果公投通過,就是政策執行單位,屆時以什麼角色反映政府能源政策調整,「我都覺得矛盾」。

葉宗洸說,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維持能源安全非常重要,目前燃煤發電安全存量三十六天,天然氣約七到十一天,核燃料是十八個月到三十六個月。針對外界質疑核三僅占總供電量約百分之五、百分之六,葉宗洸表示,即使如此,也有極高重要性,如果海岸線被封鎖,無法進口天然氣,核能仍能提供軍事指揮機構、政府行政單位與醫院等最基本電力需求。

反方代表曾文生表示,此案主文最關鍵在「確認無安全疑慮」;他強調,台電董事長作為反方代表,核能機組能否延役或重啟,需經一定科學流程,也需時間進行工程設計調整,「這些東西都不是簡單投票能做決定」,在沒有做完安全檢查、設備更新、機組補強工作前就做決定並非合適時間。

曾文生認為,唯有台電經過透明程序做完安全檢測,並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將所有殘留風險與外界說明後,再進行民眾意志展現,才是正確程序。

針對部分燃煤機組除役卻不拆除,引發供電疑慮,曾文生說,保留是當作國安緊急備用機組,台電在環評會議都有一再說明此功能,且台電依法操作機組,緊備機組全年發電比例不到百分之一,明明是為國家能源安全,卻被不斷被批評與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