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幅員狹長、交通不便,對發展遲緩兒童(俗稱「慢飛天使」)而言,復健與早療的可及性更顯困難,根據統計,在花蓮,每二十七名慢飛天使中,就有一名因交通或經濟因素錯過六歲前的黃金療育期。
為縮短城鄉差距,門諾基金會二0二五年七月正式啟動早療「快樂ㄅㄨㄅㄨ車」,巡迴深入壽豐、光復、萬榮、鳳林、瑞穗、豐濱等六個鄉鎮,把專業療育服務送進社區,讓偏鄉孩子也能享有公平的起點。這項計畫不僅回應震後地方需求,更呼應少子化時代下「不能輸在起跑點」的社會關注。
門諾基金會表示,「快樂ㄅㄨㄅㄨ車」每月第二週週一至週四定期巡迴,行經社區聚會所、文健站與教會等居民聚集點,沿途播放童謠與服務介紹,吸引親子參與。服務內容涵蓋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語言理解與表達等課程,並由社工與教保員即時觀察與輔導。門諾基金會早療團社工駱麗伊表示,疫情後的親子互動減少,加上3C使用過度,許多孩子缺乏探索環境的機會,在花蓮偏鄉,超過六成家庭屬於隔代教養,對早療認知不足,常導致錯失治療黃金期。「快樂ㄅㄨㄅㄨ車」就是要把資源送到家門口,讓孩子與家庭不再因距離或資訊落差而受限。
門諾基金會強調,早療「快樂ㄅㄨㄅㄨ車」的使命,不只是服務孩子,更是建立社區支持網絡,提升大眾對早療的認識,減少異樣眼光,推動社區共融。這項服務將成為震後花蓮重建的重要暖流,也讓「慢飛天使」在家鄉安心展翅,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