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兒福聯盟26日發布台灣家長育兒焦慮調查報告,顯示教育競爭、經濟負擔與社會期待等多重壓力下,家長的育兒焦慮正陷入惡性循環,近八成的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落後,近七成家長因孩子表現不如預期而憂慮,兒盟建議改變學校考試評比方式,並將育兒補助後延至國小學齡,減輕家長負擔。
兒盟調查顯示,79.7%的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落後,66.2%因孩子表現不如預期而憂慮,而這些焦慮也進一步反映在孩子的學習和課外安排上,數據顯示,65%的孩子參與補習或才藝課程,其中19.8%晚上八點後才下課,回家後仍需複習功課,睡眠時間被嚴重壓縮。
令人擔憂的是,家長的教育焦慮在孩子年齡不同階段皆普遍存在。根據滿分28分的教育焦慮量表,育有0至6歲孩子的家長平均得分為17.82分,7至12歲為17.84分,示焦慮情緒從孩子一出生便已出現,這份焦慮也驅動了「提前學習」的趨勢,包括7歲前先上正音班,或在國中前就開始修習國中課程,只為不輸在起跑點上。
兒福聯盟指出,在教育競爭、經濟負擔與社會期待的多重壓力下,台灣家長的育兒焦慮正陷入惡性循環,兒盟建議家長要自行檢視焦慮,學習放鬆紓壓,透過焦慮自評量表了解自身壓力狀態,每天留20分鐘給自己放鬆,暫時放下孩子及壓力源。
兒盟建議,參考國外教育制度,減緩競爭壓力,如美國的小學低年級,常見以課堂報告與老師觀察取代全校性期考,若無法取消考試,則建議校方不公布學生個別成績,僅將測驗作為補救教學的參考,降低競爭壓力讓孩子專注於學習歷程與個人發展,而非單純依賴分數來衡量學習表現。
兒盟表示,隨著育兒成本攀升,養育7至12歲孩子的經濟壓力不亞於學齡前幼兒,但我國現行育兒政策多聚焦幼兒福利,建議延伸育兒支持政策至國小學齡,減輕育兒家庭負擔,增列學齡子女特別扣除額,提高育兒家庭賦稅優惠,並同步建立企業支援育兒的獎勵機制,藉此減緩家長的育兒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