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高調宣稱是抗日中流砥柱 拱手讓出抗戰詮釋權 賴失國格

記者王超群∕特稿

九月三日,是中華民國在一九五五年所訂定的「軍人節」,也是紀念對日抗戰勝利的重要日子。然而,總統賴清德公開談話僅提到「終戰」,卻避而不談「抗戰」與「抗日」。這種刻意的語言選擇,不僅淡化中華民國的歷史角色,也讓台灣在國際敘事中自失立場。

賴總統於總統府舉行的抗戰紀念活動上,特別邀請十六位抗戰老兵代表出席,卻在致詞時僅提「終戰」,避談抗戰勝利。藍營直指這種做法是刻意迴避中華民國八年抗戰的歷史,與其強調的「國格」、「尊嚴」背道而馳。國民黨批評賴政府在意識形態下,選擇與中共爭奪歷史話語權時,竟放棄了中華民國的核心資產。

與此同時,政府對「軍人節」的紀念已多年縮水。九三軍人節原意在於表彰國軍在抗戰中的犧牲,卻被逐步轉化為單純的慰勞場合,歷史意涵被淡化,甚至在官方宣傳中被邊緣化。有評論指出,賴政府慶祝一場「沒有抗戰的軍人節」。

當北京高調舉行閱兵,強調中國共產黨是抗日「中流砥柱」時,台灣卻選擇自我噤聲,等於拱手讓出中共壟斷抗戰史的詮釋權,賴總統讓中華民國失去了國格與尊嚴。

國際媒體報導,俄羅斯總統蒲亭、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與習近平同台,強調「歷史連結」與戰略同盟。這些訊號雖有其政治操作,但凸顯了一個事實:誰能掌握抗戰話語,誰就能影響國際社會對歷史與當下局勢的理解。台灣若選擇淡化甚至迴避,實際上就是把中華民國的歷史正統拱手相讓。

賴政府若真重視國格與尊嚴,就不應該把「抗戰」二字從總統講稿中刪去,軍人節不是單純的慰勞活動,也是中華民國的歷史見證。台灣國際處境雖艱難,但更需要一個清楚的立場:我們是中華民國,抗戰是中華民國軍人的歷史功勳。

八十年過去,抗戰史不該成為政治角力的犧牲品。賴政府若繼續以意識形態為先,選擇淡化歷史,只會削弱國人凝聚力,讓中共獨占歷史舞台。台灣需要的不是沉默或逃避,而是勇敢說出屬於中華民國國軍的壯烈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