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AI無人載具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日前舉辦第十四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臺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臺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三大策略全速前進。
工研院表示,此三大策略,第一是聚焦領域及技術,因臺灣市場規模有限,應聚焦具發展基礎的無人載具公司,鎖定製造、照護等領域跨國合作、跨域橫向整合產業。第二是布局生態系方向,應建立國家級計劃,制訂AI、通訊等國家級標準,甚至透過投資或收購國外公司帶動創新生態系統。第三是發展基礎建設,全力發展AI無人載具的人才、教育與基礎建設,如加強全齡教育與訓練、提升能源韌性等。盼藉此三大策略積極行動,壯大臺灣AI無人載具生態系及國際市場定位,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工研院院士會議今年主題為「佈局臺灣AI無人載具生態系」,對於臺灣在全球AI無人載具的定位,以及加速產業化、支持生態系方法,工研院院士建議,推動AI無人載具應聚焦的領域、關鍵技術與系統。臺灣擅長於系統整合與場域應用的能力,建議由工研院進行全球市場調查,針對無人機、服務型機器人、水下載具等,並延伸至智慧製造、醫療照護、巡檢等領域應用。
其次布局臺灣AI無人載具創新生態系統的策略方向。發展AI無人載具應建立跨部會的國家級計劃, 初期需兼顧可快速應用於商業製造、帶來即時效益項目,以及自主推理、著重與世界先進國家競爭,應用於自駕車與智慧機械等先進項目。
發展AI無人載具的人才、教育與基礎建設,建議加強全齡教育與訓練,並應用AI強化相關技術人才的培育,達到賦能與人才效率提升。工研院應成立專責團隊,帶頭串聯大學與企業,共同建立AI資料庫與研發平台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