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島市場頂棚殘破 再招標修繕

 

和平島市場頂棚殘破,攤商暫以帆布頂風雨,市議員許睿慈會勘要求修繕。 (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和平島市場從七十三年警方接管後列為暫准設攤區,因漁業轉型,市集沒落,市場中間走道為道路用地,風吹雨淋,頂棚破舊,去年颱風過後更破敗,鐵皮吹掀捅破天,市府以災損金編列預算修繕,兩次流標,九月中旬重新上網公告,這次希望能如期發包,讓民眾有安全通廊。

和平島市場頂棚殘破,攤商暫以帆布頂風雨,市議員許睿慈會勘要求修繕。(記者王慕慈攝)

基隆市平一路二十三巷的和平島市場,有四十年以上歷史,從最早九十二攤現在僅剩個位攤數在營業,疫情爆發以來,每下愈況,地方曾籌組正濱和平島商圈發展協會,推動商圈發展讓市場活化,籌款修繕破漏的屋頂,但管理基金不足,無力修繕;業者希望以民有市場納入公部門管理,但市府說,無此前例,按規定暫准設攤區是不能繼承、轉移,原始攤位主陸續不做或凋零就要廢止。

和平島市場鐵皮頂棚幾十年未修繕,鐵皮早已鏽蝕破損,每到雨天「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民眾要撐傘進去買菜,猶如五0年代的場景。

和平島市場頂棚殘破,攤商暫以帆布頂風雨,市議員許睿慈會勘要求修繕。(記者王慕慈攝)

基隆市有八處暫准設攤區,南榮路、忠三路及牛仔街等都隨電商時代及漁業沒落等因素,與和平島市場一樣走入黃昏。

但和平市場所在地為道路用地,許多和平島民眾必須經由市場通廊進出和一路到平一路,市場的頂棚早已殘破不堪,去年颱風之後更是雪上加霜,從和一路入口整排吹掀了,攤商用塑膠帆布臨時遮風擋雨,但是,帆布積水太多漏水,有的破洞捅破了天,市府編列災損金二百八十餘萬元,前兩次招標流標,九月重新調整將鋼材改為能頂風防漏的耐候耐熱鍍鋅,希望月底如期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