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所大專設心理假 學團:未必敢請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考試院審議通過公務人員請假規則,增訂每年三天身心調適假併入事假計算,將在十月十日上路。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一一四學年上學期,已有一三五所大專實施身心調適假(或稱心理假),但學生團體坦言,可能因擔心假別污名化或影響課堂成績,導致學生有假卻不敢請。

教育端早已在一一一學年起就有大學率先實施身心調適假(或稱心理假),希望有助於緩解學生壓力,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一一四學年,已有高達一三五所大專實施身心調適假。

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會會長黃莨騰指出,學生在使用心理假時難免會顧慮到老師的評價,有些老師還會向全班說誰誰誰請了心理假,就會導致學生請假時不自在或有所顧慮,有時候只能忍下來,勉強到校上課,但人到了,心卻沒有到。

如果要避免心理假被污名化,黃莨騰認為,應該要多多推廣,讓大家認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讓學生知道有這樣的權利,在需要時可以請假,讓自己有喘息的時間,例如台師大在新生營就有宣導心理假,導師會議也會分享這樣的制度。

陽明交通大學學務長簡紋濱表示,學校在實施心理假後,行政單位也特別針對老師加以推廣,讓老師知道有這樣的假別,就是希望讓學生能更安心使用心理假的權利。

教育部回應表示,教育部已發布「大專校院身心調適假參考指引」並在今年教務、學務、輔導主管會議宣導,鼓勵大專實施並與校園輔導機制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