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危險大降 學者:應防河川溢淹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後蓄水量持續下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統計,目前水量僅溢流前的百分之六點七。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目前堰塞湖水慢慢消失中,看來不太有立即危險;台大教授游景雲表示,現在應要留意一般的河川溢淹,因為光復鄉堤防遭沖毀,恐會使部分河水往市區流。

內政部二十九日舉辦「馬太鞍堰塞湖防災對策─從緊急應變到中長期治理的整合規劃研討會」,李鴻源受訪表示,目前堰塞湖應該沒有管湧現象,因為現在水慢慢消失中,看來不太有立即危險,目前滲流是好的現象。

李鴻源指出,原則上堰塞湖主壩已經垮了,但泥沙、水還在從集水區進來,還是會累積水量,除非颱風再來,不然現在累積水量就是六百萬噸慢慢減少中,這是個比較好的訊號,也要持續觀察、注意,儘快善後災區、讓災民好好生活,但也不要恐慌或反應過度。

游景雲受訪指出,怎麼處理壩體,以現在條件來說不是需要馬上動作的事,因為目前的風險已相對較低,且管湧風險也很低,對於現在壩體也沒有這麼擔心,現在比較擔心與要留意的反而是一般河川溢淹,因為光復堤防目前沖毀,部分河水恐會往市區流,要注意避免干擾救災、復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