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受傷請找我!」的掛牌,跟著花蓮慈濟醫院傷口造口護理師的背影深入花蓮縣光復鄉災區的大街小巷,第一時間提供小擦傷、小傷口的災民、以及志工的即時傷口護理與敷料保護。
花蓮慈濟醫院傷口造口小組護理師鄒明耘表示,看到母親連三天從台北到光復協助重整家園的熱血,以及擔任消防隊員的先生連續好幾天在災區值勤,她更是利用醫院休假日和同事加入「鏟子超人」的行列。
慈濟醫院表示,鄒明耘便發起一個以「清掃為主、換藥為輔」的「行動傷口照護小組」,由她和許美玉、徐小惠三位傷口造口護理師,加上其他自發加入的護理師組成團隊,在災區位志工保護水泡、處理簡單傷口,並評估是否須轉到醫療站治療。

鄒明耘說,很多災民及志工離醫療站很遠,這樣簡易包紮可以讓受小傷的民眾不需到醫療站處理,也不至於更惡化感染,可以幫助他們可以快速再投入工作中,若遇到身體不適或受傷比較嚴重的民眾或志工,隨即協助聯絡轉送醫療站。
鄒明耘指出,行動傷口照護小組二十七、二十八兩日,以二十幾人次繞行災區,總共處理一百一十個以上傷口。災區環境複雜,淺部傷口照護以「快速、簡單、可持續作業、可觀察感染」為原則,大部分民眾為足底及足跟因長期穿著雨鞋的疼痛為主,大都僅需敷料及OK蹦即可緩解疼痛。
護理部主任鍾惠君表示,行動傷口照護小組的敷料和耗材,是這群熱血的護理師自掏腰包購買,自行裁減加工,全都是自動自發的護理精神。
專責慈濟醫療站的院長室資深顧問許文林表示,這群走入災區的傷口造口護理師的專業與用心,發揮護理師良能令人感動,除了提供即時護理,也同時提醒志工,打掃時要小心不要受傷、以及穿雨鞋放鞋墊,小小的調整就能讓重建家園的工作更順手,避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