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救災工作進入第九天,在各縣市、各民間團體派遣大型機具及人力跨縣市救援清淤及慈濟動員志工、民眾自主前往及國軍部隊投入下,光復市區主要道路逐漸恢復昔日風貌。
為配合國軍部隊大量投入災區清掃的勤務規劃,慈濟基金會在光復災區分工配合模式為,有關清掃作業由慈濟承擔人力調配,軍方成為災區救災主力。
慈濟基金會表示,目前災區採軍民合流清掃,因此在災區可看到同一受災戶有官兵、慈濟志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鏟子超人共同合作,形成軍民合作執勤的溫馨模式。

由於軍方大量官兵進駐,國軍花蓮總醫院及國軍第二作戰區後支部衛生連接手慈濟醫院原先在光復火車站出口閘門左邊設置的醫療站,一日起正式由國軍醫院成立醫療站,解決災區民眾、志工及官兵醫療問題。
國立光復高級商工職業學校及花蓮縣立光復國中兩校校園廣大,淤泥既厚且多清除進度嚴重落後,在國軍官兵投入大量兵力及慈濟志工加入清淤後,清掃進度大幅提升。
國軍醫院在光復工商工學生活動中心設置野戰醫療站,惟該學生活動中心處於停電狀態,大量外傷民眾及官兵在欠缺充分照明設備下看診不易,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及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得知此消息,立即調派兩盞亮度極高的照明設備前來支援國軍醫護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