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姚正玉∕台南報導
住台中的賴宜廷到花蓮光復鄉災區當「鏟子超人」,意外發現一批被丟棄的泡水彩色底片。當他得知南藝大音像所有「影像搶救小組」,熱血的他隨即騎機車風塵僕僕地將從光復鄉帶回的泡水底片送到南藝大。賴怡廷說,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家庭記憶的媒材即使遇難泡水,交給專業團隊還是有復原的可能,不應輕易丟棄。
賴宜廷十月四日跟著志工團前進光復鄉當志工,五日在光復國中附近發現一批被丟棄的彩色底片,他研判應有二十年左右的歷史,且是某人的家庭影像紀錄。雖然他不是這方面的專業,還是把這批泡水的底片小心翼翼地裝進塑膠袋,放入紙箱帶回台中。
當他從臉書看到南藝大音像紀錄所及影像藝術媒體中心有光復鄉影像記錄的「搶救小隊」,賴宜廷就從台中騎著機車一路來到南藝大,與師生一起進教室了解這些底片的後續處理情況。
賴宜廷認為,此事要擴大宣傳,讓更多鄉親看到,即使泡水的家庭記憶媒材還是不應該輕易丟棄,可以全力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