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子仁、黃翠娟∕專題報導
新的國民黨主席產生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帶領全黨上下,面對二0二六的地方選舉和二0二八的中央選舉。羅智強在選前公開承諾,若二0二六年地方選舉高雄和台南都敗選,他就會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強調黨主席要給總統候選人最大舞台與資源,他支持黨內只有「一個太陽」,主張在完成黨內總統參選人提名後,黨主席就卸任,讓總統候選人接任黨主席,以集中資源與權威。
郝龍斌在參選黨主席之初就公開表態,「當選黨主席不選總統,要做造王、造后者」,他的角色傾向後台、資源整合與協調者。面對二0二六地方選舉,郝龍斌的戰略是「顧北、穩中、搶南」,南二都至少拿下一都,如果沒做到就辭職謝罪。郝龍斌說,他提出成立「黨對黨協商機制」與民眾黨對話,選出各選區最強人選,強調藍白合作不只是趨勢,而是必須做到。要從二0二六的地方大選中培養默契,共同找出二0二八總統大選的勝利方程式。
張亞中提出,黨主席要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初選制度,他願意把黨的兵權交給贏得初選的總統候選人,但仍保留黨主席職務,他支持制度化的分工,讓總統候選人主政、黨主席主操作。
鄭麗文主張提名程序和初選機制透明、公正,避免派系主導,強調穩健路線,他可以讓總統候選人有主舞台,黨主席角色維持協調與支援。她也主張藍白合,直言「該讓就要讓」,二0二六大選國民黨不能整碗捧去。勝選後會進駐南台灣,重整一支強大、戰無不勝的隊伍,明年要帶領大家突破南台灣的綠色魔咒。
卓伯源則是選擇在背後提供支援,提供論述平台給總統參選人,不會自己參與選票競爭,而是讓總統候選人成為主角。
蔡志弘是以「任務型黨主席」自居,強調會負責規畫與整合,黨主席應全力支持透過公平初選產生的總統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