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撤離演練 季連成:重災區不採垂直避難

花蓮縣消防局率領警、義消協助民有及民樂社區實施預防性撤離至秀林國中臨時收容處所。
(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當時撤離計畫中的垂直避難引起爭議,如今風神颱風與東北季風引發的共伴效應正在發生,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重災區不採垂直避難,因低窪處淹水很危險。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十九日召開「光復鄉災後復原專案中央前進協調所記者會」,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表示,風神颱風與東北季風引發的共伴效應正在發生,而馬太鞍溪堰塞湖出水狀況、涵管便橋水位與堤防結構皆穩定。

季連成表示,十八日實施的疏散撤離演練,是中央前進協調所因應風神颱風可能帶來的災害,協助指導警戒區範圍內的鄉鎮村里長,依據原先所規範的撤離計畫演練,完全無推演劇本,且僅用一日時間準備,在此條件下,警戒區內各鄉鎮村里的表現極為難得,他認為整體表現達八十五分水準,可說相當成功。

季連成重申,撤離計畫能否執行成功,關鍵在於是否有強而有效的執行力。重災區一定要採疏散撤離,不採垂直避難。

季連成解釋,所謂重災區就是這次淹水淹得特別嚴重的區域,像是佛祖街,已淹到房子近二樓,一樓已全部淹沒的情形,而不是警戒區裡的重災區,這是在檢討會時,任務編組觀察官的建議。因此會採取整個疏散撤離,不會做垂直撤離,未來每個村鄰長、鄉鎮長要去做研判,這次經驗可說是最嚴重的狀態,痕跡都還在,像保安寺一樓幾乎已被土石淹沒,附近的住家就要採取疏散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