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協調會報轉型設九大功能分組 推動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不間斷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未來中央前進協調所將轉型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重建中央協調會報」。(行政院東服處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二十日召開「光復鄉災後復原專案中央前進協調所記者會」,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未來中央前進協調所將轉型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重建中央協調會報」,由行政院陳金德政委擔任執行秘書、李孟諺顧問及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洪宗楷執行長擔任副執行秘書,下設九大功能分組。

包括:第一、堰塞湖處置組,辦理堰塞湖警戒及監測安全,如壩體挖掘、道路開通、攔砂壩建設、自主防災社區等工作。第二、農業復建組,辦理農業生產環境重建,如大安圳幹線清淤、佛祖街邊坡防護、農地土砂處理與復建規劃、農地廢棄物清理,以及農村再生、休閒農業區及社區產業復振等工作。

第三、交通橋梁組,辦理馬太鞍溪橋重建及交通相關事宜,預計一一五年一月底完成馬太鞍溪鋼便橋設置,預計一一六年底完成永久橋梁復建。

季連成指出,第四個功能分組「堤防復建及河川疏濬組」,負責河川堤防加固及河砂疏濬工作,預計一一四年底前完成一百萬方淤土疏濬,明年汛期前完成三百萬方,並於一一五年底達到六百萬方疏濬目標。季連成補充,目前紅色警戒標準值為每日累積雨量二百毫米,若能於明年汛期前完成三百萬方淤土疏濬,未來警戒標準值每日累積雨量可再上修至二百五十至三百毫米。

針對第五個功能分組「環境及公共設施復原組」,季連成指出,該組負責辦理環境清理、雨污水下水道系統整備,以及淤泥、廢棄物處置等事宜,如光復第三暫置場、鳳林暫置場置物的篩分等,

另由花蓮縣政府研議是否於光復鄉增設滯洪池、家戶是否增設防水閘門等,並提出計畫經核定後,再由中央補助。第六,協助收容安置組,辦理協助地方政府執行短期收容安置、收容安置場所環境優化等事項。

 

感謝各界超人們,雨污水下水道系統清淤是救災中最辛苦的工作。(花蓮縣政府提供)

季連成進一步說明,第七,家園復建組,辦理家屋、中繼屋的中長期安置,並針對七十一戶重災戶災損房屋進行結構安全評估,未來也將與花蓮縣政府相互配合執行。

第八,校園重建組,辦理受災校園及運動場復建工程,如校區地下室持續清理、電力及消防系統重建等工作,尤以光復商工及光復國中為後續重建的重點學校。

第九,產業及觀光振興組,協助地方政府辦理產業及觀光振興工作,如波段式振興聯合行銷、消費回饋與地方商家共榮,以及辦理旅宿相關振興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