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最佳戰略: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記者王超群/特稿

北京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原則」的延伸,目的在於推進統一;而台灣社會理解的九二共識,核心在「一中各表」,強調各自表述、彼此不隸屬。兩者之差,決定了國民黨新任鄭麗文能否在紅統與獨派的夾縫中,重新詮釋國民黨的兩岸路線。

九二共識的價值從來不在於統一或分裂,而在於避免戰爭、維持現狀。鄭麗文必須向台灣社會說清楚,「一中」是憲政事實,不是政治投降;「各表」是主體自信,不是模糊曖昧。這樣的重新定義,才可能讓九二共識從歷史符號變成可被檢驗的現代政策。換言之,「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才是鄭麗文的最佳戰略。

鄭麗文的挑戰在於如何讓社會相信她談的不是統一,而是和平;她要證明自己所主張的九二共識,是為了讓台灣在動盪的地緣格局中擁有緩衝空間,而不是被動跟隨北京的節奏。這需要語言的精確,也需要制度的保障。

國民黨長年在九二共識問題上陷於防守,既怕被說親中又怕失去傳統支持者。鄭麗文若能將「一中各表」重譯為「和平的話語權」,她就可能把這場老題,變成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