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四大策略打造臺灣量子產業生態系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廿八日至卅一日及十一月一日至三日舉辦「眺望二0二六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以「AI躍飛?量子啟航」為主軸,匯聚國內外產業專家與資深分析師,前瞻解析全球經濟與科技變化,共同探索臺灣產業邁向高值化與永續發展的新路徑。

此次活動以「無限量,量子百年創新紀元」專刊發表揭開序幕,聚焦量子科技的全球趨勢與臺灣潛在機會。工研院院長張培仁開幕致詞表示,量子科技正加速從實驗室邁向產業應用,被視為繼AI之後最具顛覆性的科技浪潮。根據麥肯錫預測,全球量子產業市場規模有望於二0三0年突破九百億美元,成為各國爭相布局的戰略焦點。今年適逢量子力學誕生百週年,臺灣面對這場攸關國際話語權與產業主導權的關鍵賽局,不能缺席。

張培仁說,工研院作為國家級產業智庫,除積極投入量子電腦次系統關鍵硬體研發外,亦整合臺灣在半導體與資通訊的優勢,針對金融、資安、生醫與能源等潛力應用領域提出發展藍圖,期望促進產官學研協力共創,讓臺灣在量子世代搶得先機、掌握科技主導權。

專刊中亦提出四項策略建議,作為推動臺灣量子產業生態系的發展方向。首先,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創新上,應善用臺灣在 ICT 與半導體產業的既有優勢,鎖定具備利基的核心技術;透過國際合作與標準參與,鏈結美、歐、日等量子聯盟,與先進國家建立科研及供應鏈戰略夥伴關係,強化產學研對接機會;於量子科技治理與人才整備面向,建立完整的科技治理框架,涵蓋風險評估、數據主權與倫理準則,並強化法制與教育體系,培育跨域應用人才;推動試驗場域建構與創新育成,設立量子研發與驗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