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法院朝野協商三十日下午達成共識,《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條例》預定三十一日院會三讀通過,總經費上調至三百億元,重建工程預計於一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此為全台首部針對堰塞湖災害制定的專法,具有特殊與指標意義。
國民黨團表示,馬太鞍溪災區橫跨光復、鳳林及萬榮三鄉,受災面積逾六百公頃,條例制定除考量漢人及原住民族群比例各半,並將依《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充分溝通,確保土地利用與安置計畫尊重部落與居民意願,重建方向以「居民共識、地方主導」為核心。
國民黨團指出,堰塞湖潰壩災情與過去颱風、地震重建法令不同,災後須同步處理「農田土石清運、專案休耕、農地重劃、產業復原及交通設施重建」等複雜工程。未來將新設聚落型汙水處理中心及雨水排水系統,並興建超級堤防以防範類似災害,預計整體工程於一一九年完工。
條例同時涵蓋對商家與災戶之補助,包括生產設備更新、運輸工具修復及產業設施重建,期望能協助地方恢復產業活力。
國民黨團感謝民進黨團與民眾黨團支持,表示朝野以災民福祉為重,協商順利完成,並同意依災情滾動檢討提高經費至三百億元。各政黨共同承諾中央與地方協力推動,讓馬太鞍溪地區早日復原,重現青山綠水與安居樂業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