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二日表示,為推動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落實文化傳承與山林共管,花蓮縣卓溪鄉部落成立「花蓮縣卓溪鄉狩獵文化與生態共管協會」。
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指出,成立大會暨首批狩獵證授證儀式共有一百四十三位會員出席與代理出席,正式頒發一百二十九張狩獵證,象徵卓溪鄉以「自主管理、獵人自治、生態永續」為核心,邁向山林共管的新階段。
花蓮分署表示,卓溪鄉位於中央山脈中段,全鄉六村共十七個部落,百分之九十五為原住民族人口,主要為布農族,另有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
狩獵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不僅是生活方式,更是知識、倫理與信仰的體現。近年臺灣黑熊活動範圍擴張、與人接觸頻率提升,也突顯建立「部落參與、共管、共存共榮」的重要性,以兼顧人與野生動物安全。
在花蓮分署、野聲生態公司及卓溪鄉公所的陪伴下,卓溪鄉自一一三年起推動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歷時一年半,走訪全鄉十七個部落,與鄉公所、村長、部落事務組長、部落領袖、各部落獵人及關心的族人超過二百七十人對話,逐步建立共識。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這是恢復傳統狩獵文化、建立政府與部落夥伴關係的重要成果,期盼未來讓更多部落逐步建立自主管理機制,推動「安全、尊重、永續」的狩獵文化發展。
黃群策強調,花蓮分署將與卓溪鄉狩獵文化與生態共管協會攜手前行,深化狩獵自主管理與山林共管,促進人熊共處、保護熊也保護人,讓卓溪成為「友熊之鄉」典範,共同開創兼顧文化尊重與生態保育的山林治理新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