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管制稀土出口一度使美中關係緊張,顯現稀土已經成為中國大陸「卡美國脖子」的關鍵戰略物資。台灣工研院表示,已開發將含稀土的各式可取得資源提煉為稀土氧化物、金屬與合金的技術,預計二0二六年啟動技轉民間業者。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組長曹申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電動車馬達若可以減重且轉換效率提高,耗電量便大幅降低,而高效馬達目前主流材料設計,即以含輕稀土釹(Nd)之釹鐵硼永久磁石為主流;若有高溫、高負載與高轉速的環境需求,則需要添加重稀土鏑(Dy)等。
曹申指出,一般產業上應用的稀土元素有十五個,再加上兩個常與稀土伴生的元素,共十七個歸類為輕重稀土族的化學元素。
工研院目前主要針對產業需求最高的「釹」與「鏑」兩稀土元素,進行相關提煉與精煉技術研發,已規劃二0二六年啟動技術移轉給民間產業。盼由此建立國內可自主生產的永磁合金,提升國內稀土自給率,降低進口依賴,韌化國內磁材供應能量。
關於台灣稀土自主化技術研發進度,工研院指出,稀土與永磁合金原材料技術鏈,目前研發的最大挑戰仍在「環保、能耗、成本」的系統性平衡上。
目前新製程可減少廢棄物約五成、化學品使用量逾四成、能耗降低約兩成,兼顧合規與經濟性,並提升量產可行性,為現階段團隊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