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石虎友善農作成果展

苗栗縣政府第一辦公大樓十一日舉辦「攜手石虎 共築綠網-苗栗友善石虎農作推動成果發表會」,展示農友們的特色產品。
 (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與苗栗縣政府十一日在縣府第一辦公大樓舉辦「攜手石虎 共築綠網-苗栗友善石虎農作推動成果發表會」,展示農友們的特色產品,並表揚十六位長期投入的農友與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等六個協力夥伴,展現農業生產與生態共榮的實踐成果。

苗栗地區自一一二年起推動友善石虎農作,已有十四位友善石虎農作農友及二位「友善石虎農作-安全蔬果」農友加入,分布於通霄鎮、西湖鄉、後龍鎮、公館鄉、苑裡鎮、三義鄉、卓蘭鎮、大湖鄉及獅潭鄉等地,作物多樣,包括稻米、紅棗、蜂蜜、文旦、檸檬、油茶、油甘、奇異果、芭蕉與芭樂,總面積達十八點二四公頃。這些農友以實際行動守護石虎,不僅降低農業對生態的衝擊,也為當地生物多樣性創造更穩定的生存空間。

活動現場亦展示,農友們的特色產品,從友善稻米、蜂蜜到油茶產品,皆強調以「土地健康、生態永續」為核心理念,讓消費者在選購時能直接支持友善耕作,形成保育經濟的正向循環。

新竹分署分署長夏榮生表示,友善石虎農作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轉變,更是一場地方文化與生態意識的行動。為協助農友順利轉型,分署持續結合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苗栗縣政府與學術單位,提供專業輔導、教育訓練及行銷支持。

縣府農業處指出,石虎在臺灣是僅存且瀕臨滅絕的原生貓科動物,而苗栗縣為石虎的重要棲地之一,推動友善石虎農作不僅是守護石虎棲地,更是建立永續農村的關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