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金控擔任自然投資聯盟亞洲區主席 呼籲自然為本與社群共榮

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於COP重要週邊會議-世界氣候峰會(WCS)進行開場預錄演說,由永續長張綸宇(中)率隊參加。(玉山金控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30)首次於亞馬遜雨林核心城市巴西貝倫(Belém)舉行,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連續四年代表臺灣金融業參與全球最重要的氣候盛會,於COP重要週邊會議-世界氣候峰會(WCS) ,以「重新想像氣候行動:以正義、自然與社群交織永續之網」為題進行開場預錄演說。玉山金控同時受邀擔任自然投資聯盟(Nature Investment Coalition, NIC)亞洲區主席,不僅展現亞洲金融業的區域影響力與責任,更成為領導自然生態與金融資本間的重要橋樑。

玉山持續深化在地行動,拓展國際合作,與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 WCF)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加入「自然投資聯盟(NIC)」。玉山金控永續長張綸宇與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共同宣布,玉山金控將透過擔任自然投資聯盟(NIC)亞洲區主席的領導角色,串聯亞洲地區的金融機構、產業領袖、政府與學術界的跨域資源,推動資金投入亞洲生物多樣性保育、自然資本投資及生物信用額度的機制發展。WCF主席Jens Nielsen表示:「玉山的加入不僅將推動聯盟在亞洲的作為,更把亞洲以科學為基礎的實踐經驗帶向世界。玉山率先支持亞洲生物信用額度發展,以誠信與知識驅動自然投資,展現以金融守護自然的堅定信念。」

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表示,COP30為氣候行動帶來重新檢視的契機,焦點不僅是碳排放與升溫數據,更聚焦於調適氣候、改善生活品質。同時,闡述玉山如何以金融力量推動氣候正義、自然共榮與社群合作,為氣候韌性與淨正效益的具體實踐帶來啟發,並指出臺灣獨特的地理特性—地勢陡峭、雨量豐沛及地震頻繁,塑造出臺灣社會的韌性與合作文化。更以今年花蓮堰塞湖潰堤災害為例,強調氣候行動須更加緊迫且兼顧弱勢,提升整體社會復原力。玉山透過與18家大型醫療院所簽署永續醫療合作備忘錄(MOU),支持建立具韌性的醫療體系,減輕災害對弱勢的衝擊。

氣候變遷對偏鄉與原住民影響尤其嚴重,玉山2014年在花蓮南安部落啟動「瓦拉米計畫」,以保證收購協助農民有機轉作,並引入原住民傳統農耕智慧,將布農族傳統作物「八月豆」融入水稻地景,促進生態多樣性與穩定性,這也呼應今年COP30核心精神「Global Mutirão」。讓原住民不只是參與者,更是氣候行動的主角與土地的守護者。此外,積極推出自然導向的金融產品,如生物多樣性及OECM連結貸款,連續5年舉辦ESG永續倡議行動,匯聚產業資源,實現集體行動。持續以超越傳統金融框架的創新思維,攜手政府、產業及非營利組織,創造系統性改變,共同邁向更具氣候韌性、自然和諧、淨正效益的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