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二十七日指出,極端氣候威脅日增對民眾造成生命與財產的損失,將運用科技依據航運、交通、漁業、民眾等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預報與警示內容,提供民眾有感的氣象服務。
中央氣象署指出,隨著地球暖化加劇,劇烈極端氣候也隨之嚴重,包括颱風造成農業損失、寒害造成魚類死亡、巨浪吞噬海岸等,直接威脅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世界氣象組織自民國一0四年起就推動有感預報之理念,氣象預報不再只是提供資訊,而是要提供理解、行動與保護建議等,就是要把傳統之「預測天氣」,提升為「預測影響」。
氣象署表示,在做到農民有感方面,將強化即時監測,增設農業氣象站,目前全台各類氣象站已達八三八座,將結合作物特性,透過農業部田邊好幫手平台提供二八三個農作專區之強風、雨害、高溫、寒害早期預警燈號,並提供即時觀測、警特報、農業客製化預報,以供農業從業人員進行災防、生產管理及研究等參考。
在漁民有感方面,則分為陸上養殖漁業及近海漁業預報服務,陸上養殖漁業預報分十個縣市、五十五個專區之客製預報資訊,在近海漁業方面,則強化海氣象監測、開發高解析預報技術、強化災害性天氣預警,提供包括未來三十日海溫變化供漁民及漁政相關單位參考。
在旅運有感方面,將以觀光、航運為目標對象,以AI技術發展海岸異常波浪預報系統,今年底前完成建置十八站海岸光學監測站,及十六站海岸異常波浪預報系統,明年則計畫在年內建立垂釣區異常波浪預警系統,以對遊客、釣客與港區作業更多安全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