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自112年啟動智慧眼底照護服務,以AI科技守護民眾視力健康,至今已服務2萬5026位鄉親,揪出3,953名存在「惡」視力風險的民眾,並透過智慧科技健康嘉義系統進行追蹤與轉介。今年11月起更升級導入「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AMD)AI」,全面整合至行動醫療3.0服務,讓偏鄉村里也能享有精密眼科檢測。
嘉義縣人口老化比例高達23.73%,高齡視力退化風險逐年攀升,糖尿病為國人常見慢性病,若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發多重併發症,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更是成年人失明主因之一。透過AI早期篩檢,有助於提升疾病偵測率,降低視力損害。
衛生局指出,嘉義縣18個鄉鎮市中僅12家設有眼科門診,仍有11鄉鎮屬於眼科資源不足地區,此次升級導入AMD AI分析,與既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共同運作,讓系統能更精準評估視網膜健康狀況,所有異常個案將自動轉入平台追蹤,協助民眾提早發現、提早診斷、提早治療。

縣長翁章梁表示,預防重於治療,定期檢查才能避免疾病惡化,他鼓勵鄉親多加利用行動醫療3.0服務,每日巡迴1個鄉鎮或村里,提供免費成人健檢、四大癌症篩檢,並配置心房顫動、骨鬆、眼底攝影與眼壓檢測等AI分析工具,讓偏鄉也能享有完善醫療。
嘉義縣衛生局長趙紋華提醒,眼睛健康需及早關注,切勿等到視力下降才就醫。定期接受視力與眼底檢查,有助降低不可逆視覺損害風險。
自112年7月推動智慧眼底照護3.0以來,已協助診斷出青光眼2,001人、影響視力白內障6人、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839人、前增殖性視網膜病變139人、增殖性視網膜病變14人、黃斑點前膜778人、黃斑部皺褶49人及其他視覺異常127人,顯示AI篩檢對早期偵測的重要性。衛生局呼籲,眼底檢查簡單、快速且無痛,建議民眾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篩檢,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糖尿病或高齡者,更不能忽視眼睛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