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缺失已補正 依標準流程檢驗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針對部分魚市場未將一級致癌物甲醛列入自主抽驗項目與未訂定管理規章及魚貨衛生檢驗處理要點,遭台南市審計處點名改正,市府農業局十九日強調有缺失的魚市場都已經補正程序,一切檢驗流程按照標準在走。
 農業局漁業科長吳國霖表示,水產食品的衛生品質檢驗,前後要經過「魚塭未上市」、「市場」與「魚市場」等三道抽查機制。首先在魚貨未上市時,農業局會派員到魚塭抽查魚類有無藥物殘留與重金屬有無超標,每年都抽查三百件以上;其次在水產食品上市後,農業局委託嘉義大學在市場上追蹤不合格的市售產品,遭檢出不合格會要求立即下架,去年共檢測一百八十件以上。
 最後一道檢驗程序才是由魚市場用快速的篩劑檢測硼砂、螢光增白劑、過氧化氫、亞硫酸鹽與甲醛等項目。台南市六處魚市場中,因台南魚市場只用快篩檢測了四個項目,沒有做甲醛含量檢驗,所以被台南市審計處提醒要「注意」,其餘的新營與將軍魚市場並沒有此問題。至於未訂定管理規章及魚貨衛生檢驗處理要點,魚市場都已經於去年五月就完成法令補正程序。
 吳國霖說,台南市已輔導一百七十三戶養殖業者完成產銷履歷驗證,臺灣鯛也有七戶通過ASC認證及一戶通過穆斯林清真認證,並透過產業文化活動讓「無刺虱目魚」建立品牌,台南所生產的魚貨有經過品質認證,請民眾放心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