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黃明賢
(曾任台南應用科大助理教授、長榮大學視藝系兼任副教授,作品曾獲邀至東歐、韓國、大陸等多國展出,曾獲青溪美展金環獎、南美展市長獎等多次獎項)
我出生於鹽分地帶的貧困農家,祖上務農維生,叔父有繪畫天分,曾獲得赴日深造美術的機會,但祖父卻拿不出一點墊繳的盤纏而作罷。兒時從叔父的民俗繪本中,啟蒙了我對繪畫的興趣。家父一開始並不太贊同我以繪畫為志業,但我仍堅持走上這條路。
在國立台藝大主修的是國畫,當時我比較喜歡山水畫 ,師大畢業後才改畫花鳥,曾四處找花園、園藝所尋找美麗花蹤,以素描寫生帶回家作素材。
1970年代,好友告知歐汪文衡殿有一盆大曇花,將於半夜開花,我們在二更天從佳里興老家出發,經過一片公墓才到文衡殿,守候那盆曇花,速寫其開花過程,直到天亮,數年後才有《瞬間即永恆》〈圖一〉這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