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稅可望彌補營所稅短徵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財政部表示,第四季內需若持續轉好,拉高營業稅彌補營利事業所得稅短徵,中央統籌稅款減撥額度就能降低,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但要等年底才會啟動檢討。
 中央統籌稅款為地方政府重要財源之一,中央政府會從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及土增稅中,取一定比例並依照預算數,每月撥給地方政府,撥款金額前一年就會通知,以利地方財務調度。
 今年受營所稅衰退及武漢肺炎疫情衝擊,財政部年中時預估,統籌款恐將睽違七年呈現短徵,已通知地方政府從九月起至年底,撥付金額合計將減少一百零二億元。如今進入第四季,已有更多稅收入帳,外界關注全年統籌稅款短徵命運是否能扭轉,或至少降低減撥金額。
 財政部說,屬統籌款來源之一的營所稅仍不樂觀,尤其因為紓困,今年首度放寬企業可免申報繳納暫繳稅額,營業稅則在解封國旅潮、三倍券等振興措施帶動下,九月已重回成長軌道,累計前三季年增四%,預算達成率也超前、達到一百零四點一%。
 財政部說明,根據公式,所得稅只有一成撥入統籌稅款,營業稅則是有四成,撥入比重較高的營業稅,剩下三個月若能隨內需回溫繼續成長,抵銷所得稅短徵的效果就愈強,進而有望把減撥金額降至一百零二億元以下,幫助地方政府度過年關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