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苗縣苑裡的藺草田地景風貌漸漸消失,因此媒合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荒野保護協會,收集種源及編織的草種,十三日在苑裡新復社區活動中心舉辦「藺草方舟計畫及苑裡新福趣藺編成果展」,與在地社區合作,將藺草重新種回野外,保留基因種源,因應未來極端氣候變遷的困境。
水保局臺中分局表示,藺草是中苗在地特色作物,隨著青農返鄉協助藺草編織的創新開發,慢慢與在地社區合作,增加藺草的種植面積,也邀請長輩編織藺材加工販售增加收益,但近年出現生長弱化跡象,邀請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楊勝欽老師與荒野保護協會蔡志忠老師,合作尋找原生藺草草種及種源基因更新,增加多樣性,收集臺灣曾作為編織的六種草種的植株及種子提供給財團法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暨環境保護發展基金會,為編織產業開創新局。
財團法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暨環境保護發展基金會表示,很榮幸參與苑裡藺草活體保種,後續將進行各式保存條件的測試,期望長久保存種原。野外種原除是生態系不可或缺的一環,也保留珍貴對抗氣候變遷的基因多樣性,需要社會大眾與產業端攜手合作,讓其長久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