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公所昨天辦理防洪板教育訓練,期盼透過廠商指導熟悉組裝,以備在不時之需時可快速預佈導水,降低民眾生命財產損失。市長魏嘉賢市長感謝水利署挹注防洪利器,新型防洪板較之於傳統的沙包及防水閘門,因輕量化設計,不但組裝快速,更能有效抵抗急流。
工程師藍國綱在市公所前廣場指導市公所人員操作防洪板,從組裝開始到實際操作,市長魏嘉賢與主任秘書翁美華及公所同仁分別輪流組裝,由於一片的重量不到八公斤,女性同仁在組裝時都覺得毫不費力。
魏嘉賢表示,工程隊去年曾採購一批防洪板,今年六月防汛演習時使用,評價甚好。市公所因此也向水利署爭取,並透過花蓮縣政府交由花蓮市六百塊防洪板,提升防汛效能,成為防洪任務的利器。
魏嘉賢指出,過去防汛或遇積淹水時,最常使用的就是沙包堆置,但沙包的重量不輕,搬運費時費力,因此若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阻水任務,防洪板最能即時派上用場並發揮效能,市公所未來在防汛演練時會透過技術指導與經驗傳承,讓新進的同仁能夠熟悉應變。
活動式防洪板是一種可獨自支撐站立的臨時性擋水板,專為防範瞬間發生的豪雨或洪水而設計。可有效阻擋所在區域免受洪患威脅,以及具有引水改道的作用。單片重量低於八公斤,是傳統沙包重量的三分之一,女性也可以輕易搬動,組裝快速,輕鬆簡單,平均每人一分鐘可組裝五至十片,同時可依照淹水方向隨時調整,靈活導疏。
防洪板由於具有L型書架原理,藉由迎面來的水流重量壓制在防洪板底部上,讓站立更加穩固,即便是單片也具有擋水的功能。此外,在隔板的底部設置有橡膠貼條,可以讓隔板與地面產生抓地力,讓洪水從底部縫隙滲漏進去的水量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