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第二屆台中市工藝師得主余美玲,近來進駐纖維工藝博物館,除展示精美作品外,更規劃各式賽德克族傳統編織教學課程,歡迎民眾參觀體驗。
台中市文化局表示,出身賽德克族的編織工藝師余美玲,小時候邊看外祖母編織,邊聽著部落有趣的故事,是兒時印象最深的記憶。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原本經營的美容事業大受影響,她開始學習賽德克族傳統編織技藝,並於民國九十七年成立「台灣原住民編織發展協會」,靠著雙手一絲一縷延續賽德克族千百年來的傳統工藝美學,並致力編織工藝技術的推廣。
余美玲並期望能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光發熱,她將彰顯原住民族群精神的彩虹橋圖案及代表賽德克族「祖靈之眼」的菱形圖騰,融合現代時尚風格,並依使用者習慣製作手機包、公事包等織品,廣受民眾喜愛。
余美玲並規劃豐富多元的教學課程,內容主要為賽德克族編織教學,平日班以基礎課程平織技法教學及較具難度的挑織技法教學為主,學員可以學習前置整經、理經及上機操作教學等,並選擇製作手環、頭飾或織布,而假日班則規劃體驗課程,包括手環、頭帶或靈鳥等手作體驗,歡迎民眾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