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為了避免疫情擴散,已自十五日起關閉休園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園內工作人員依舊忙碌;由於動物園遷到木柵地區現址超過卅年,園內蘊育生物多樣性,讓遊客有機會觀察瀕危動植物,但也出現強勢的外來種植物,嚴重妨礙在地植物生長,園方近日召集人手,清除入侵動物園的外來種。
台北市立動物園自一九八七年由圓山搬遷到木柵現址已超過卅四個年頭,園區內維持了良好的棲息環境,野生動物相十分精彩,透過自動照相機的架設除了曾經拍過山羌、白鼻心、鼬獾等常見物種外,甚至還拍到過麝香貓、灰腳秧雞和藍腹鷴等稀有物種。為了繼續維持園內的動植物多樣性,控制外來種物種擴散的行動刻不容緩。
園方指出,目前較強勢的外來種植物,主要為小花蔓澤蘭及水蘊草,因為生長環境適宜,造成族群繁衍及散布速度極快,已嚴重妨礙其他(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但若輕率使用化學藥劑或農藥,又怕會造成更大面積的汙染,因此只能依靠人力在有限的地方移除這些物種。小花蔓澤蘭的移除工作,會選在夏天小花蔓澤蘭開花繁殖前,優先移除重點區域或是影響景觀地區的植株,由於小花蔓澤蘭繁殖力非常強,又具有不易腐爛的特性,因此殘株皆已「打包集中」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