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議會第五次定期大會 表現平和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對於高雄市議會第五次定期大會的整體表現,高雄市公民監督盟公僕聯盟廿四日指出,「報復式的清點人數散會」次數(五次)較上個會期(十三次)減少,議事氣氛較理性平和,但仍有值得批判之事。

高督盟副理事長陳銘彬指出,開議首日,邱于軒議員以「文化局不尊重議會附帶決議」而提出額數問題,國民黨部分議員則配合退場造成流會,創下「開議日流會」的首例。

他說,劉德林議員因誤解「美濃黑川紀念碑景觀平台維護工程」墊付款案而大發「亡國奴」言論,進而引發議員間的史觀論戰,劉議員遂連續兩天提出額數問題造成散會。

陳銘彬表示,此外,委員會「簽到卻未在現場開會」及「遲到早退」的狀況未見改善;其中,全程開會的議員僅有廿一位,僅佔全體議員的三成;而完全未出席委員會的議員也有八位,其中吳銘賜、黃天煌、黃紹庭、陳明澤等四位議員,連續二個會期都未出席委員會議,可謂「嚴重打混」。

陳銘彬批評,議會開會每日花費都是民脂民膏,議員間竟為了無關市政發展的政治鬥爭,任意犧牲議會開會的寶貴時間,實不足取。

但陳銘彬也指出,本會期進步之處,包括議員提案數量首度破千,而且,「提升全市整體發展」的提案也顯著增加,可見議員的視野有所提昇,值得肯定。

此外,陳銘彬提醒執政黨議員,應避免在總質詢時「做球」給市府抒發政策,甚至出現「歌功頌德」現象,過度鼓勵反成護航。